购物车0

共计¥ 0

购物车内还没有商品,赶快选购吧!

全部商品分类

美国膳食指南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

来源:爱心脏   阅读量:   2016-10-26 03:32:07
摘要:今年上半年,一直属于百姓茶余谈资热门话题的胆固醇,再次怒刷了一把存在感!起因有二:一是年初,由美国农业部发布的《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了每日摄入胆固醇总量的上限;二是4月12日,在线发表于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称,用植物油代替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但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今年上半年,一直属于百姓茶余谈资热门话题的胆固醇,再次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胆固醇


  起因有二:一是年初,由美国农业部发布的《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了每日摄入胆固醇总量的上限;二是4月12日,在线发表于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称,用植物油代替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但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一时间,关于“限制胆固醇饮食是否必要”的争论甚嚣尘上,不仅掀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更成了千家万户关心的民生问题:“百年学说”胆固醇,是否真的只是一个伪命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恰逢不久前召开的2016 ESC(欧洲心脏病学年会)更新了《欧洲血脂指南(2016)》,参与该指南修订的专家们也通过一系列有力证据,捍卫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防治脑血管疾病(CVD)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国内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


胆固醇


  日前,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四家单位联合发布了“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


  降低LDL-C,对CVD说“No!”


  风,危及生命。LDL-C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没有明显的症状却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为时已晚。


  管住嘴就可以了吗?当然还不够!


胆固醇


  科学声明指出:血液中胆固醇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即食物中胆固醇吸收(约占总胆固醇的1/4)和体内胆固醇合成(约占总胆固醇的3/4)。对大多数健康人而言,可以通过自身补偿机制维持血液胆固醇稳定。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体内血液中胆固醇影响相对较小,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的差异性很大,对膳食胆固醇敏感的人群约占总人群的25%。


  该声明强调指出,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普通大众的科学建议;针对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强调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早干预、早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食物多样,膳食平衡,保持营养均衡;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


  该声明指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者),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内源性生成的胆固醇增多,再加上清除障碍所致。因此,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大量研究已表明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坚持药物治疗并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带来心脑血管的长期获益,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胆固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胆固醇


  五项行动倡议,管好你的胆固醇!


  该声明指出,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我国慢性病的防控工作已到关键性时刻,能否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成败。与会专家呼吁并提出了五项行动建议:


  1、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践行平衡膳食,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少油少盐,人人做好自我营养管理;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运动、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3、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公众应积极关注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定期检测血脂状况,了解自身心脑血管的健康状况;对膳食胆固醇敏感的人群和代谢障碍的人群(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必须强调严格控制膳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4、在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学态度和有效措施;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才能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带来心脑血管长期获益;


  5、公众存在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应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通过访问专业和主流媒体等渠道,了解相关知识,切勿偏听偏信,做有健康素养的中国人。


已有人点赞

热门文章
新手入门
支付方式
配送&售后
关于我们
领福利
购物车
客服
医生
收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