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的抢救时间可以用分秒必争来形容,每提前一分钟的抢救,就会给患者多一份生的希望。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教授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患者自己关,急救运送关,医院救治关。其中“患者自己”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的成功与否。对此大家需要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莫让时间成为生命的阻碍。

心梗发作时有1/4的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从而延误了抢救时机。人们对急性心梗认知的贫乏导致患者在发病后也会出现拖拖拉拉,能忍就忍,不愿去医院的现象。
这些症状预示着可能发生了急性心梗。

据北京市急救中心的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就诊,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自己去往医院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患者自行走动或者随意搬动患者,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如何先行自救;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从而延误救治时间。


实际上,这一步和上一步紧密相连,情况紧急的心梗患者如果能在专业的急救人员护送下进入医院,这个步骤会非常顺利且迅速,医院可以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患者家属到医院后按照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指示进行挂号。


急救医生会迅速的为患者做心电图等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如果此时患者意识清醒,医生会快速的询问患者本人相关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如果患者意识模糊,家属此时要配合医生的询问、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对患者采取紧急治疗。

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会尽快判断患者病情,给出治疗及手术方案。

这个步骤很多人都不陌生,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然而,当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是您的至亲时,您才能体会到那份急迫。
从发病到手术室前的谈话、签字这些环节中,是患者及家属最易延迟的部分,导致延迟的原因很多,如对急性心梗认识的匮乏,有对手术风险的质疑,但无论任何原因,最终耽误的时间都是患者的抢救时间,因为家属“掉链子”耽误救治,是最让人痛心的事。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此环节几乎很少延误,而我国患者及家属平均会延误1-2个小时,;希望更多的家属及患者能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放下心中的顾虑和不理解,相信医生和医院,因为他们是专业人士,他们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一旦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院方就能立即着手准备手术,整个准备过程会非常迅速,包括手术全过程需要的设备、器械、药物等等。

专业的医护团队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此步骤因为专业而熟练,因为熟练而迅速。

推送患者进入已经准备就绪的手术室。

手术开始,首先对确定穿刺的手臂或腿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注入适量麻醉剂,进行局部麻醉;接下来找准穿刺位置用穿刺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在血管内建立造影通道;通过导管推入造影剂开始造影。

推入血管的造影剂可以在X光下清楚的显示血管粗细及走向,从而找到闭塞病变部位,也就是常说的导致血管堵塞的“罪犯血管”。

抓到“罪犯血管”的准确堵塞位置就可以进行“剿灭”行动,最终堵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血流恢复正常,“严重受挫”的心脏可以重新开始工作啦!
当血栓发生时,应该是把疏通血管的时间控制在60-90分钟以内。如果前8步中,需要患者及家属做的事情,时间控制得好,医生最快打通一根堵塞的血管仅需20分钟,正如前面大家已经详细了解到的那样,这短短的20分钟内,医院有很多项事情要做,所以一定要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极力配合才能跑赢时间,守住心梗患者的生命。

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乔树宾、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吕树铮等众多权威心血管专家联合推荐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支架术后患者使用同心管家APP进行支架术后康复管理。
结语:心梗的抢救就是在跟时间跟死神赛跑。在我国,心梗患者从发病到医院平均需要5-8小时,而欧美发达国家心梗患者到医院平均仅需1小时左右。我国心梗患者在第1步、第2步上浪费了太多的宝贵的抢救时间。在第8步中又会因为种种顾虑、不信任等而继续浪费时间,最后导致的后果就是数以万计的心梗患者因为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而耽误了抢救机会。如果这些被无端浪费掉的时间可以倒退,相信很多家庭就不会经历那些令人心痛的生离死别……爱家人、爱健康、爱生命,从这一篇阅读开始!
已有人点赞